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是在原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的基础上组建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作为国立科研机构,重点研究遥感信息机理、对地观测与空间地球信息前沿理论,建设运行国家航天航空对地观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天空地一体化技术体系,构建形成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和全球环境与资源空间信息保障能力,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促进学科发展做出创新性贡献。
根据研究所科研工作发展的需要,经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各科技机构负责人。
一、招聘原则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公布岗位、组织答辩、竞争上岗、择优聘任。
二、招聘岗位及应聘条件
(一)招聘岗位
根据各科技机构的设置和工作发展需要,本次共招聘5个岗位。
1、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 主任 1人
2、对地观测应用技术中心 主任1人
3、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1人
4、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主任1人
5、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中心 主任1人
以上各科技机构的定位概要及人才队伍初步布局等见附件1。
(二) 应聘条件
1、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严谨,工作勤奋认真,责任心强,学风正派。
2、具有与应聘岗位相一致的专业背景和学术方向,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的研究和技术水平,组织承担过国家重要科技项目,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具有科研组织管理工作经历。
3、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研究生学历,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含),身体健康。
4、 具有较好的英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岗位职责
围绕本科技机构的定位和创新总体目标,研究制定本部门的科技发展战略;吸引和支持优秀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建设一支有影响力的科技队伍;组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带领科研团队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负责本部门的日常管理;完成上级领导和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聘任待遇
实行岗位聘任,聘期与所领导班子任期一致。待遇按研究所有关文件精神执行。
五、招聘程序
(一)申请
自发布招聘通知之日起,凡符合招聘条件的人员均可申请,报名截止时间:2013年1月10日(周四)16:00(以收到申报材料为准)。
(二)应聘方法
应聘者需提供下列材料(纸质一式一份):
1、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岗位竟聘申请表(见附件2)(请同时提交电子表格)
下载地址:见页末下载链接
2、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证明等材料复印件。
(三)答辩
1、由研究所按岗位要求和招聘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初审,通过者将参加公开竞聘答辩。未通过者,恕不另行通知。
2、答辩定于2013年1月16日进行,应聘人员应向评审委员会提交应聘报告,包括:本人简历、本部门预期达到的科学目标、队伍整体结构、任期内将取得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及本团队为 “一三五”目标完成所做的贡献等内容。具体事宜将另行通知。
六、联系方式
单位: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联系人:李宣颖
电话:010-82178970 电子邮件:xyli@ceode.ac.cn
附件:1、科技机构的定位概要及人才队伍初步布局
2、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岗位竟聘申请表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2012年12月28日
附件1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科技机构的定位概要及人才队伍初步布局
一、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
研究数字地球前沿理论、信息机理、框架模型;研究对地观测、虚拟仿真、多元数据集成技术;研究大数据计算和空间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数字地球在全球变化以及环境、灾害、资源等领域的应用基础性问题。建立数字地球科学平台,构建全球空间信息服务系统,发展空间地球信息科学,服务国家可持续发展。
科技团队规模约90人,下设7个研究室。
二、对地观测应用技术中心
致力于研究先进对地观测系统论证、对地观测数据定标与真实性检验、多源遥感图像数据处理以及新型遥感器前沿应用技术,开发对地观测地面应用系统,促进遥感卫星应用产业链的形成、综合协调发展以及大规模应用推广和成果转化。
科技团队规模约60人,下设5个研究室。
三、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开展综合遥感应用技术集成以及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开发与服务,通过产业化应用示范,形成体系化、规模化的遥感与地理空间信息系统技术与数据产品,承担国家和地方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任务,向社会提供规模化、工程化遥感应用技术服务。
科技团队规模约60人,下设5个研究室。
四、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建设和运行国家陆地观测卫星地面系统,开展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运行与管理、加工与服务等技术研究,提供国内外对地观测卫星数据与产品服务,构建国家陆地卫星数据中心,形成国家卫星遥感数据保障能力。
科技团队规模约100人,下设7个部门。
五、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中心
建设运行国家航空遥感系统,开展航空遥感综合科学实验、遥感器校飞、灾害与环境监测飞行等,按科学试验模式、巡航模式、应急反应模式和订单模式提供服务,形成国家航空遥感数据核心保障能力。
科技团队规模约45人,下设5个部门。